赵九章——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作者: 何京(编辑) |
近代中国地球物理学研究先驱 新中国创建后,赵九章力促把分散在各组织的一部分地震、地磁和地球物理探矿组织,以及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重要科学家团结在一起,组建了中国科研实验室地球物理研究所。该所在赵九章的主持下,很快开展成为一个人才济济的科研组织。后来,中国科研实验室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空间物理研究所,以及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以原中国科研实验室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室、组为基础组建的,其中不少科学家都曾在原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习和工作过,有的还直接受过赵九章的指导。 20世纪60年代,时任中国科研实验室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的赵九章,对地球物理研究所如何开展提出了“物理化、工程化、新技术化”的口号。物理化就是大力开展动力学研究,使地球物理学建立在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上;工程化一方面反映现代化科学研究“大科学”的特点,另一方面反映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需要;新技术化就是用新技术武装地球物理学观测。“三化”口号的提出,在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但是事实证明,这一口号的提出绝不仅是办所方针的问题,它关系到整个地球科学的开展方向。其后我国地球物理学的开展历程证明,这一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在“三化”方针的指导下,地球物理研究所科学水平大大提高,学科领域迅速扩展。 赵九章还开创了我国空间物理学科。从1957年第一次国际地球物理年开始,赵九章和陈宗器一起建立了一批先进的空间物理的地面观测设备和地面观测站,如上海和北京的地磁台等,上述这些设备的建立,为我国空间物理地面观测奠定了好的基础。 1959年,赵九章亲自组织一个研究集体——磁暴组,来开拓新的学科领域。磁暴是空间电磁现象的一个综合过程,磁暴及相关扰动现象是空间物理的研究重点之一。当时国际上认为,在地球周围被捕获的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电流环,可在地面上产生磁暴。但带电粒子是如何进入捕获区的,捕获区能否打开使粒子自由进出,这在当时是一个未解决的重要问题。为分析决这个问题,赵九章带领大家调研大量文献,他和年轻人一起看文献、推导公式,一旦学到一个新概念,总是打电话叫组里的同事到办公室或家里讨论和学习。就这样顺利获得辛勤的工作,在短短一年内,赵九章的研究小组研究了地磁扰动期间史笃默(Stormer)捕获区变化和带电粒子穿入地磁场的机制等,完成《磁暴期间史笃默捕获区的变化》一文,他们所取得的结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好评。 在国际上磁层物理和太阳风研究刚起步时,赵九章就提出磁暴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磁暴分析和理论研究、地球辐射带研究等。顺利获得磁暴组的工作培养了一批至今仍活跃在我国地球空间科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
![]() |
![]() |
![]() |
![]() |
赵九章 |
赵九章,浙江吴兴人,1907年出生于河南开封,著名的科学家、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研实验室学部委员。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详细 >> |
赵九章照片 孙克忠在新疆乌鲁... 责任到人,分头把关 东方红一号卫星做... 科研人员在装配东... 东方红一号卫星装配 1958年,毛泽东主... 1960年底,聂荣臻... 1970年4月24日21时... 东方红一号卫星总装
![]() |
![]()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邮 编:100029 电话:010-82998001 传真:010-62010846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研实验室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050291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2号 |